MBTI的起源与理论基础
MBTI(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)诞生于二十世纪中叶,由凯瑟琳·布里格斯与女儿伊莎贝尔·布里格斯·迈尔斯共同研发。母女二人深受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1921年出版的《心理类型》启发,试图把荣格对“意识态度”与“功能类型”的抽象理论转化为普通人也能自测并运用的日常工具。她们相信,若能用简洁问卷区分个体在能量来源、信息获取、决策方式与生活节奏上的差异,就能帮助人们减少误解、选择更适合的职业与生活方式。经过二十多年修订、试测与统计校正,MBTI于1962年正式出版,其后迅速被美国教育、企业与咨询领域采纳,逐渐成为全球使用最广的人格量表之一。其核心假设是:人格差异并非病理,而是健康人类在同样四对“偏好”维度上的稳定组合,这些偏好与生俱来,却可随情境发展出不同程度的弹性。
